對于借著互聯網+大潮營運而生的造車新勢力而言,2017年應該是一個關鍵轉折之年。一方面,互聯網造車已經從最初的概念發布、情懷宣講的前半程轉入到了產品量產的后半程,概念落地,理想照進現實并不容易;另一方面,政策門檻提高、投資機構與供應商態度趨嚴等外部環境的變化,也在倒逼造車新勢力們盡快拿出實實在在的產品,向各方證明自己的實力。
— 概念落地 —
和前兩年頻繁的發布會宣講造車理念與情懷,爭先恐后發布融資消息的熱鬧紛呈,今年造車新勢力要安靜許多,因為按照之前PPT宣講階段的承諾,各家都到了要量產產品的緊要階段。
但概念落地,把外表炫酷、充滿各種科技噱頭的樣車甚至只是一輛只有外部造型的樣車,變為實實在在的工業量產產品,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尤其是對于沒有什么實際造車經驗的造車新手們而言。
除了遴選供應商,工業生產與管理等生產制造的挑戰之外,造車新勢力們如今還面臨的一大挑戰是缺錢。以輕資產運營的互聯網造車理念聽上去很美,但遇到汽車這種資金密集、技術密集、長產業鏈的行業,落實起來并不容易。
與此同時,那些財大氣粗的國際汽車巨頭,也都把2018-2020年作為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力的重要時間節點,這些傳統汽車巨頭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早已研發多年,在汽車智能化領域也積極布局,只待時機成熟,在中國市場開始新能源汽車的競逐。
前有已經領跑的比亞迪、吉利等自主品牌車企業,后有大眾、通用等國際巨頭,留給造車新勢力們發力的時間已經不多。
— 生存大考 —
除了自身發展到了要拿出真章、推出產品迎接市場挑戰的階段,造車新勢力們還面臨更加嚴苛的外部發展環境。
首先是政策法規的加嚴。目前,造車新勢力中只有14家企業獲得發改委的生產資質,還有不少尚未獲得生產資質,雖然通過代工也能把產品推向市場,但從長遠布局來看,大多造車新勢力都想擁有自己的生產資質。而且獲得生產資質后還需要通過工信部的考核,產品進入新能源生產企業和新能源產品推廣目錄,才能上市。
8月3日,中汽研在北京發布的《2017新能源汽車藍皮書》中進一步解釋,目前政府投資核準的重點是企業研發經歷、研發能力、資金實力與可持續發展能力,下一步國家發改委與工信部將提高新建純電動汽車的投資門檻,在企業研發等方面繼續提高要求。
目前已經獲得發改委投資審批的14家新能源車企中,只有北汽新能源、長江汽車商用車以及云度新能源3家車企進入工信部產品準入目錄。對此,有汽車行業分析人士表示,造樣車和批量化生產合規的汽車產品還有距離,即便是研發與資金實力經過政府認可的造車初創企業,到真正量產這一步走的也不輕松。
供應商的態度同樣,樂視汽車的危機讓供應商們意識到電動車初創企業脆弱的資金鏈,于是在合作上提出更為嚴格的合作要求和收款條件。這對于那些資金相對充裕的造車新勢力而言,沒有多大問題,但對于一些本身就缺錢的造車新勢力而言,很可能就成為一道難邁的坎兒。
這意味著,今后行業資源會越來越向優勢者集中。在產品真正走向市場之前,造車新勢力們就將迎來一波生死存亡的淘汰賽。
五車網業務涵蓋從汽車銷售到后期服務的全方位服務,真正實現了一站式服務,用戶只需要在網站查詢數據,即可以最快的方式獲取信息并完成購車和汽車后期服務。
如今,以五車網為代表的汽車O2O超市正在火熱發展中。五車網招募優質城市合伙人,依靠新模式共同打造汽車新領域的新天地,分享這一塊巨大的蛋糕。
五車網銷售熱線 400 102 0525
五車網加盟13260319966